2月19日,在巴州区玉堂街道古楼山村村民王开伦家的自留地里,他正对自家的金银花进行修枝、施肥、补苗等管护工作。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金银花,王开伦的脸上满是笑容,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的“摇钱树”。
“来!尝尝看!我家自己种的金银花泡的茶,味道非常不错!”记者的到访打断了他的劳作,他笑着放下手中的剪刀,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自家的金银花茶。在袅袅升起的茶香中,他打开了话匣子,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故事。
“以前,我们村就守着几亩薄田,过着清苦的日子。年轻人看不到出路,纷纷外出打工了。我们这些年纪大一点的,只能守着这片土地,过着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王开伦回忆道:“自从村里开始发展金银花产业,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仅自家种了400多株金银花,还能在村里的金银花基地务工,忙的时候一天能赚120元至150元。一年下来,靠种植金银花和务工收入,能挣2万多元。”
在该村金银花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指导村民进行管护工作的业主王伟。
“我是2020年回村开始发展金银花产业。”说起产业发展历程,年轻的王伟脸上满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执着。大学刚毕业,他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准备大干一场。“一旦发展的路子选对了,就能带领乡亲们增收。”
王伟指导村民管护金银花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考察,王伟决定发展湘蕾金银花。但发展产业的路子并非一帆风顺,初期种下的金银花由于技术不足等原因,幼苗的死亡率一度超过80%。短暂的失败并没有击倒他,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第二年投产时,108亩金银花的产量达到了1.5万斤,产值10余万元。
自从金银花产业发展势头一天比一天好之后,王伟成了远近闻名的金银花专家,不少发展产业的业主都前来“取经”。“我今天才去隔壁村帮他们补苗1500多株,昨天还在渔溪镇帮助一名业主对他新栽的60亩金银花进行技术指导。”王伟告诉记者,金银花种植基地预计今年的产量4万余斤,产值在20万元左右。“接下来,我准备继续带领村民种植金银花,我负责收购,扩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让产业发展得更好,带领村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