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近年来,平梁镇立足乡村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菜篮子”成为了当地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眼下正值冬春蔬菜成熟上市的好时节,平梁镇同心村的300余亩青菜喜获丰收,村民们正忙碌地收割青菜,准备送往集中点进行统一收购。看着满地的青菜,村民吴登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上统一给我们提供种子和技术,鼓励我们种青菜。现在又直接全部收购,比起以前,收入直接翻了两番。”
收割好的青菜立即送往村里的加工厂进行统一腌制,制成泡菜后,再统一送往巴城各大市场和餐馆。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加工销售,每一颗青菜都承载着同心村村民的辛勤付出和致富希望。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家土地实现经济效益,还能在加工厂务工,获得两份收益。
“这些活都很轻松,每天还有100多块钱的工资,我们都很满足。”村民曹文学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青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以前,村里的土地大多种植土豆、小麦等自给自足的作物,有的甚至荒置。自去年以来,同心村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资金,发展时间短、见效快的青菜产业。通过“农户自包+集体种植”的方式,鼓励村民利用自家土地增收致富,不仅盘活了零散土地,还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多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方式开展合作,同心村正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同心村的蔬菜产业正逐步壮大,预计今年泡菜销售额13万元左右。“下一步将扩大产业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将泡菜产业打造成我们村的一大亮点,让同心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展望未来,同心村党总支副书记曹永明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