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巴风流韵·四龛护城⑤ | 塔子山:山与城的千年对话

【2025-02-17】【来源:掌上巴中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巴州城东两公里处,塔子山如一轴青黛画卷舒展,山势蜿蜒,似长龙盘踞。山顶的凌云塔以直挺的身姿刺破云霭,砖石合砌的八角白色塔身,自百年前便俯视巴河,守望城郭。“登山则情满于山”,中国人最懂与山共情。塔子山是不少巴中人儿时的记忆,这里不仅有凌云塔、晏阳初博物馆,更有巴中人登山时于山水间情意的寄托。

  登临山顶,巴城烟火尽收眼底。巴河如带,蜿蜒南去,山风掠过山顶,仿佛能看见百年前的古人登山遥相致意。

  白塔与文脉

  说起塔子山,自然离不开凌云塔。站在巴河边,看到一座白塔傲立峰顶,直插云霄,便知道这是塔子山了。这座山也因为这座塔而得名,如今已成为巴中的一处特殊记忆。

  凌云塔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八边形塔身,砖石结构,十三层,阁式,八角攒尖顶,由地基、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通高43.33米,层层上收,塔内石梯为螺旋式。

  进入塔内,沿着条石梯道缓缓而上,每一层有八个小窗,俯瞰巴城,各方位的美景尽收眼底。塔内每两层便设有石造塔室一个,每一层塔室皆供奉有文昌星、仓颉、观音、关公等,雕龙藻井藏于其间,第六层的“二龙戏珠”铁铸八角藻井,铭刻着道光十年的匠心。

  清朝文人白华封曾为此赋诗一首《凌云塔》:“客到凌霄气亦豪,诗题绝顶首频搔。清光倒泄山光活,碧汉横盘石气牢。妙在虚空能点缀,全无依傍见孤高。天留大笔图巴字,巨力凭谁一手操。”

  围绕凌云两个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塔子山本身的雄伟,也表达了修建白塔主人的凌云之志。

  中国多名山大川,礼敬山水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据记载,凌云塔的诞生,源于知州陆成本与乡绅的“振文风”之愿。凌云塔属文峰塔,意在培植地方人文地脉。塔身犹如一支巨笔直插蓝天,意在倡导巴中人的读书之风。该塔建成后,巴中近代史上出现了不少文韬武略的知名人士。

  民间传说,凌云塔镇于“龙头”之上,以制水患,虽为戏言,却为山峦添了灵性。塔院碑板上的题刻——“共登青云梯”,是巴中人对文教兴盛的期许,亦是山与城的千年对话。

  巴中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赵洪禄在《凌云塔赋》中赞道:塔名“凌云”,乃题名者志向之写真。吏辖一地,造福一方;功过是非,民心是秤。轻财方可聚众,律己足以服人。为官之道,深孚民心。云动宇宙弥宽,雨刷山川更净。

  塔激发人的诗兴文兴,而人又赋予塔以灵性。

  依托凌云塔,后来人们把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烈士墓迁徙到这里,晏阳初博物馆也修建于此,张思训、严颜等巴中历史人物雕像矗立。

  人说此塔,文脉传承更有承载。它就像一位白衣侠客,从容不迫地站在山巅,悠然俯瞰芸芸众生和沧海桑田。

  晏园与传承

  在塔子山上,与白塔一脉相承的,还有晏阳初博物馆。在山的一隅,博物馆静静伫立,宛如一颗被岁月珍藏的明珠。

  登临山顶,俯瞰巴城,山风裹挟着历史的低语。晏阳初先生的汉白玉雕像矗立广场中央,他目视远方,仿佛仍在凝望那些亟待启蒙的乡村与人群。陵墓旁的石碑上镌刻的“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既是他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作为纪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而投资修建的博物馆,晏阳初博物馆成立于1991年,总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的晏阳初思想研究基地。

  步入晏阳初博物馆内的史迹展览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千余件文物与文献编织出一部平民教育的史诗,瞬间与历史相拥。

  晏阳初的旧毛衣、手写笔记、泛黄的照片,以及张学良赠予法国小汽车(后被他变卖用于教育经费)的故事,诉说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朴素与坚守,印证了他的影响力。

  最触动人心的是定县实验展区。1926年,晏阳初带领一群“博士下乡”,在河北定县提出“愚、贫、弱、私”四大顽疾,并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对症下药。展柜中陈列的改良农具、乡村卫生手册,乃至一张张农民识字班的合影,皆是这场“泥土中长出的革命”的见证。

  半个月前,清华大学“启梦川行”支教调研支队走进晏阳初博物馆,在这里了解晏阳初先生伟大的实践壮举,感受晏阳初先生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和社会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这里是巴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们在“博士下乡”的故事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塔子山上四季更迭,展览馆内人来人往,而晏阳初先生的精神始终鲜活。正如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其书中《告语人民》所述,晏阳初“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

  塔子山与巴中

  又是一年春意闹,正是踏青好时节。每年冬春交替之际,塔子山上的红梅都会竞相绽放,傲立枝头,弥漫着淡雅的清香,带来一片春意盎然。

  踏上前往塔子山的路途,城市的轮廓在视线中逐渐模糊,而山的轮廓却愈发清晰起来。从远处眺望,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古代巴中人渴望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传说凌云塔能助学子开启智慧、学业有成,人们认为是塔子山的文气显灵,每年正月十六都会登山祈福,求文风更盛、子孙聪慧。今年,这里同样为市民游客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登高祈福游园活动。在春日造访塔子山,不仅是怀古,更是文明进程的镜像。

  从道光年间的砖石,到时至今日的红梅,塔子山承载的不仅是巴中的地理坐标,更是一部流动的史诗。登高望远,当万千足迹年复一年烙于山脊,在这座不显巍峨却深藏烟火的山峦中,编织出这片土地的文化经纬。

  凌云塔下,历史的风华与当代的步履交织,山间每一片树叶的摇动,都是时光的注脚。晏阳初先生雕像静立山巅,目光所及之处,是文盲渐消的新民世界,是乡村重生的郁郁葱葱。这里不仅是历史的陈列,更是一盏不灭的灯,照亮来路与去程。

  这或许就是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几十年、几百年,铭刻一群人共享的记忆符号,勾连出一段关于“历史”的叙事。

  不远处,巴河水依旧缓缓流淌,听风吹过塔刹的轻吟——那里藏着巴城的文脉与呼吸,与山河永恒。

【编辑:朱富春】【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万千气象看巴州】小青菜“蔬”写致富新篇章”【万千气象看巴州】小青菜“蔬”写致

【万千气象看巴州】小青菜“蔬”写致富新篇章

巴风流韵·四龛护城⑤ | 塔子山:山与城的千年对话”巴风流韵·四龛护城⑤ | 塔子山:山与

巴风流韵·四龛护城⑤ | 塔子山:山与城的千年对话

巴中市巴州区举行“欢迎回家”之“商议未来”恳谈会暨“冬春攻势”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巴中市巴州区举行“欢迎回家”之“商

巴中市巴州区举行“欢迎回家”之“商议未来”恳谈

3条研学线路任你选择 快来解锁不一样的巴中”3条研学线路任你选择 快来解锁不一样

3条研学线路任你选择 快来解锁不一样的巴中

301户喜得新房!圆了“安居梦””301户喜得新房!圆了“安居梦”

301户喜得新房!圆了“安居梦”

巴中市2025年居民医保缴费进入倒计时”巴中市2025年居民医保缴费进入倒计时

巴中市2025年居民医保缴费进入倒计时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5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4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