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针对群众感受度不高、服务供给匹配不准、项目不成体系等民生问题,以“社情民意联系日”为契机,创新实施服务行动,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路出行不便、产权证办理困扰、老旧街区管网堵塞渗漏……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居民的“急难愁盼”,宕梁街道始终坚守“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积极协调、主动跟进,用心用情为居民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民生新篇章。
道路,是连接希望的纽带。宕梁街道凉水井村八组龚家湾过去道路崎岖,7户村民出行不便,200亩粮油基地的物资运输也困难重重。宕梁街道主动作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通过“项目+赞助+自筹”的方式,为龚家湾带来了硬化道路的新气象。同时,孙家湾四组、七组等入户路也焕然一新,农村路网得到全面优化。如今,村民们脚下的路平了,心也暖了。农产品运输顺畅,观光旅游也迎来了新机遇,凉水井村正朝着“活力村”的目标大步前进。这一条条平坦的道路,是宕梁街道为群众铺就的“幸福路”,更是通向富裕的“发展路”。
产权证,是居民心中的“安心证”。在杨坝社区的杨坝小院,产权证曾是居民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自2019年入住以来,办理产权证成了大家最期盼的事。宕梁街道主动协调多个部门,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终于让1352户拆迁还房户完善了办证资料,分批上报办理。2025年1月,首批办理的居民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不动产权证,当红彤彤的产权证交到居民手中时,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生活也因此更加安心。这一本本产权证,承载着宕梁街道对群众的承诺,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见证。
老旧街区管网,细微之处见民生大计。红岩社区油房街一条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街,管网堵塞渗漏问题严重影响了1300余户居民的日常生活。面对这一难题,该社区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对多处管网进行整治,更换破损管网200余米。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做政策解释和宣传引导工作,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今,油房街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整治的是管网,温暖的是民心,宕梁街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管网”里的“大民生”。
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产品变增收“金疙瘩”。宕梁街道农业产业基础良好,优质农副产品丰富多样。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助力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街道党工委经过深入调研,决定打造统一农特品牌商标——“宕梁味道”。街道社区建设服务中心迅速行动,联系国家知识产权局代办机构办理商标注册,精心选品、封样,设计出精美的包装盒,由强村公司统一营销。2024年12月底完成品牌包装后,借助多个平台广泛宣传,“宕梁味道”声名远播,成功助力企业增收30000余元。这一品牌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从解决‘民生小事’出发,推动‘发展大事’,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宕梁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宕梁街道将继续秉持为民服务初心,书写更多精彩发展故事,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真心聆听“挠头事”,真情办好“心上事”。一直以来,巴州区积极响应群众呼声,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22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群众诉求快处中心,全域实现打捞群众诉求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实效,持续为辖区群众的幸福“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