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镇动态

化成镇梁大湾村:红绿结合“加马力” 乡村振兴有“奔头”

【2025-04-03】【来源:巴中融媒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春天的巴中,生机勃勃。在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一朵朵李花在田野间悄然绽放,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生机和诗意。与春日美景一同让这个村庄焕发活力的,还有当地深厚的红色基因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用好红色资源 乡村旅游“火起来”

  梁大湾村背靠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山水化湖景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4月1日上午,沿着蜿蜒的村道,记者走进这个位于巴州区东北部的小山村。“我们村不仅是川东北地下党的秘密活动基地,还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的家乡。”巴州区纪委监委派驻梁大湾村第一书记王铭介绍,近年来,梁大湾村按照“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振兴典范”总体要求和“全域开发、综合示范、整合实施”总体思路,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禀赋,围绕周永开居住和办公场所、錾刻的五幅石刻标语及黑虎洞(原川北地下党情报收发站)、老虎洞(原川北地下党单兵培训基地)、金光洞(原川北地下党会务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跟党走”红色廊道。

  “之前和同事们前来参观过,觉得特别震撼。”游客王先生说,为了让孩子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精神,当天他特意带着孩子来到梁大湾村参观。跟随王铭的脚步,记者和游客们一同前往老虎洞、黑崖洞参观周永开培训党员干部秘密基地,参观“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农魂”等石刻标语,到曾家小院参观周永开曾经工作、生活的场地,聆听周永开的故事。每一处,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红色土地的厚重。

  据介绍,为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让乡村旅游火起来,梁大湾村将石刻标语和老虎洞、黑岩洞等进行了修复和完善。同时,打造人民食堂等配套场所,丰富广大游客旅游体验。

  坚持党建引领 红色文化“活起来”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目前,梁大湾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0人,平均年龄41岁。近年来,支部以“红色梁大湾、党魂铸就地”为定位,加大阵地建设,文化大礼堂、初心苑、廉心苑等红色文化阵地先后投用。同时,创作《梁大湾人》《太阳照在化成溪》等红色文艺作品,当地红色文化逐渐“活起来”。

  “文化大礼堂不仅是村民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游客了解梁大湾村历史的重要窗口。”王铭介绍,文化大礼堂是村里红色教育基地的核心。礼堂建筑面积608平方米,是东西部协作支持梁大湾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重要成果之一,于2021年8月开始建设,2024年7月竣工并投入运营。

  该礼堂是集参观展览、教育培训和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践习中心。记者看到,礼堂一楼有“红映初心——太阳照在梁大湾”等三个功能区,陈列着大量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川东北地下党的革命历程。二楼呈现的是义巴协作的发展史,以及在协作史上出现的名人事迹。此外,该礼堂配套建设了可容纳1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等附属设施。

  “红色文化阵地建好后,加上现有的红色资源,梁大湾村正逐渐成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热门地。预计今后每年可接待来访参观学习300余场次2万余人,可有效带动附近群众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王铭说。

  发展绿色产业 促农增收“富起来”

  除了利用红色资源做文章,梁大湾村还立足本村实际情况,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村里的父老乡亲和远道而来的游客朋友们,欢迎参加李花节活动,今天大家不仅可以看表演、赏李花,还可以挖野菜、品尝乡村美食……”日前,梁大湾村第24届“李花赏花季”拉开帷幕,王铭在开幕式上热情洋溢地致辞,现场热闹非凡。

  舞蹈《赶花会》、国风斗笠舞《风中的呼唤》、四川竹琴《新农村的象棋赛》、舞蹈《上春山》、四川清音《快来巴州耍一盘》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这是当地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结合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

梁大湾村瓜篓产业园

  1日当天,记者在村内的瓜蒌魔芋立体产业园看到,被村民整理过的土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充满生机。“这片产业园占地50余亩,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巴州区化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殷学意介绍,村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理撂荒土地,发展特色种植。除了瓜蒌魔芋,梁大湾村还种植了枳壳、姜黄等道地药材,发展青茶、脆李等特色产业,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

  “以前这些地都荒着,现在我们在田里干活,一年能挣好几千呢。”正在护坡边锄草的村民曾立家笑着说完后,村民王仕文接过话茬感慨起来:“可不是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如今,村内新建了7.6公里园区道路,连接起了产业园区和村民聚居点;整治了2口山坪塘,配套建设了8.6公里渠系,解决农田灌溉难题。

  据统计,2024年,梁大湾村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通过红色旅游、农产品直销、餐饮消费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7万元,吸纳群众务工100余人。

  从红色文化设施的建成到撂荒土地的整治,从红色资源的利用到绿色产业的发展……如今,漫步梁大湾村,一幅红绿相映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朱富春】【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万千气象看巴州】万象“耕”新不负春 绘就一年好“丰”景”【万千气象看巴州】万象“耕”新不负

【万千气象看巴州】万象“耕”新不负春 绘就一年

【万千气象看巴州】李花如雪迎春来 文旅融合绘振兴”【万千气象看巴州】李花如雪迎春来

【万千气象看巴州】李花如雪迎春来 文旅融合绘振

黄俊霖赴重庆开展投资促进活动”黄俊霖赴重庆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黄俊霖赴重庆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小胖墩”减重进行时”“小胖墩”减重进行时

“小胖墩”减重进行时

4层及以上新建住宅要设置电梯!最新国家标准来了→”4层及以上新建住宅要设置电梯!最新国

4层及以上新建住宅要设置电梯!最新国家标准来了→

你我同行 守护银龄”你我同行 守护银龄

你我同行 守护银龄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5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4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