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市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市还兴办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得更实。
生活更方便
“小市场”承载“大民生”。农贸市场可以说是最具烟火气的民生场所,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市从惠及群众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处着手,持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改造后的七星农贸市场宽敞、明亮。 (资料图)
走进巴州区七星农贸市场,环境整洁干净,商户铺面、摊位摆放整齐,文明氛围浓厚,经营秩序有条不紊,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七星农贸市场已然“脱胎换骨”,换新姿、亮新颜。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而在以前,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以前这里一到雨天就到处漏水,地面又滑又脏;而一到热天,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腥臭味。可以说是污水横流、杂乱无章。”说起改造前的七星农贸市场,市民张女士直摇头。
如何破解七星农贸市场“脏乱差”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时,巴州区将七星农贸市场作为巴城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试点工程,以建设净化、美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的“五化”市场为目标,坚持规范性、民生性和公益性原则,对一期2300多平方米和二期5000多平方米市场予以改造升级,彻底解决七星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全面提升其“颜值”与“品质”。
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改造升级的不止七星农贸市场。去年以来,我市还投入400万元,对江北状元桥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打造,包括店招及雨棚、公共卫生间、线路及照明、雨污排水、市场大门及墙面清理、新建钢结构罩棚、交易区卖台重新布局、地面铺装、设备用房改造等;投入300余万元,扩建七星农贸市场负二层及宰杀区,新增150多个摊位,并重新分区;对回风龙舌坝农贸市场、南坝综合农贸市场、江北综合农贸市场进行了硬件升级改造和隐患整治。
据介绍,目前,我市出台了《农贸市场及周边整治提升和日常管理工作督导方案》,推行农贸市场文明挂联制度,加强巴州城区、恩阳区、巴中经开区共15个市场督导管理,即一个市场监管单位、一个区级领导挂包、一个区级单位包保与所在街道、社区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专业评委,对农贸市场进行文明程度测评,市政府分管领导对排位最后的农贸市场挂联领导及督导单位、包保单位、所在街道负责人进行约谈,并针对问题限期整改。
城市更温暖
人文情怀,是城市建设之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不但要求照顾到主流人群的利益,对于相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六月十八日,环卫工人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休息
6月18日,数公里长的江北大道上,几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在阳光照射下十分显眼,不少户外劳动者前来乘凉休息。
“我们累了,有午休的地方,饿了,不再担心吃冷饭了。”65岁的环卫工人马菊华在巴州区江北大道电信公司底楼营业厅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一边喝着茶,一边热着午饭。
在服务站里,热水器、医药箱、报刊书籍等物品应有尽有,空调吹来习习凉风。
“2020年9月28日,公司在巴州区白云台电信公司底楼营业厅成立了爱心翼站,面积约30平方米。主要为户外工作者,如交警、环卫工人、农民工、交通维护人员、快递小哥等,提供休息、充电、热饭、急救小药品、WiFi等服务。2021年11月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中国电信巴中分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特地制作了1500份告知单,送到快递、环卫、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门,让巴中城区广大户外工作者知晓巴中电信各个爱心翼站地址及功能,希望他们就近入站体验。”
据介绍,截至5月,我市共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133个,其中全国“最美站点”2个、省级“最美站点”7个。
今年,我市还将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提出年内力争建设211个服务站的工作目标,明确对单独建设和依托社区建设的每个站点配备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对单独建设和依托社区建设的站点,市、县(区)财政每年按照0.5万元/个的标准分别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站点正常使用。
站点建起来了,还得转起来。巴中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虎开仲表示,“我们不仅要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休息、避雨、热饭、充电、取暖、纳凉、如厕等基本服务,还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开展就业服务、心理咨询、免费理发、法律援助等服务。并结合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文化、送政策、送健康、送安全、送普惠等关爱活动,实现站点服务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
管理更细致
城市要长足发展,除了基础设施要完善,管理水平也要跟上。
6月16日,龙湖园社区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端午主题活动
“龙兴佳苑小区独居老人6人,留守儿童45人,困难家庭3户”……6月14日,走进巴城龙湖园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墙上张贴的社工服务地图上,标注着每个小区的特殊情况。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田超介绍,针对地图上的情况,社区党支部常态化组织辖区内志愿者和社工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上门走访,随时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烦忧。
龙湖园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大,基层治理难度大。该社区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健全“五社联动”机制,采用“一核两驱三聚焦”工作法,办好“小事情”,解决“老难题”。
“我们社区目前有党员49名,坚持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和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对接需求、资源和服务,推动多方参与社区善治。”田超介绍,社区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教育室、社区舞蹈室、国学课堂、居民休息区等一应俱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由社会组织提供社区急需的扶危济困、养老托幼、环境保护等项目4个,吸纳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巴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入驻社区;建立需求、资源和服务清单,统筹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小区自治组织等治理力量,推动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据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围绕社区治理和服务改革创新,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抓手,以基层治理专业化提升为切入点,有效促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形成以社区平台为依托、社区和居民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专业社工为骨干、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助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了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常在家门口就得以解决,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县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园)6个,市级社工支持中心1个,县级社工总站5个,乡镇(街道)社工站139个,打造“健康守护”“护苗成长”“青春伴夕阳”等特色项目品牌26个,服务居民群众2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