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勇气,也离不开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决心和魄力……
一直以来,巴州区坚定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瞄定建设“四宜四有”新城目标,以必成的信心、坚韧的毅力、决战的雄心、十足的落实力和执行力,奋力争夺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出美好幸福生活的壮丽华章。
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一路走来,创建文明城市热潮在巴城持续涌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市民素质明显提高,邻里之间友好互助……如今,这里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文明的强劲脉动。
城市环境更美丽
文明城市,环境先行。美丽宜居的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
3月21日,水清岸绿,杨柳依依,傍晚时分的滨河南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沿着河边的道路走了两圈后,白马井片区四巷子小区居民王凌云走进了小区。
小区院子里,三五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一旁的孩子们尽情奔跑嬉戏,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小区上空,一幅岁月静好的幸福画面跃然眼前。
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让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惬意。
“2021年,该小区经过改造后,地面平了、路灯亮了、绿化景观美了、活动广场也有了,咱这老房子变了样,我住着也越来越舒心。”在这里住了20年的王凌云,谈起小区的变化一个劲说好。
一个小区的变迁,映照出一座城的文明。
让群众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巴州区委、区政府用心用情推动。近年来,巴州区完成吊桥街——状元桥片区城中村、莲花街片区风貌改造,改造棚户区1420户,改造供销社小区、红华小区等94个老旧小区,增设既有住宅电梯115部。
“现在这边房子拆了用来修建广场,环境真不错,我们平时可以过来散步、打太极拳锻炼身体!”上周周末一大早就到南池艺术广场晨练的市民陆大军竖起大拇指。
△南池艺术广场
“南池市场”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城市繁华路段,曾经因其大规模违建和大面积蓝顶子,仿佛一道刺目的伤疤,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21年,巴州区迎难而上,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全面搬迁,在原址上建起一座艺术范儿十足的城市广场。
街角方寸之地,尽显城市文明之美。巴州区聚焦民生,推进城市“微更新”——利用城区街头转角、老旧小区闲置地、“边角地”及“废弃地”打造“口袋公园”,重点打造南池艺术广场、晏阳初大桥广场、莲花街广场等项目。
如今,我市主城区已建成11个城市休闲广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93平方米,努力让人民群众实现推门见绿、开窗见景、出门进园的愿景。
群众生活更便利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文明城市创建,最重要的是为市民营造更便利的生活空间。
△莲花广场
莲花街位于巴州区宕梁街道江北大道东段,是车辆和行人来往后河和江北的重要通道,长期存在人车混流、路面破损等现象。
“之前这里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全是稀泥巴,车多,路又窄,周围四邻都希望整治下这条道路。”莲花街沿街商户苟川东这样评价改造之前的街道。
文明始于心,交通践于行。交通出行是否顺畅,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为提升城市形象、畅通交通组织,巴州区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联合城管、环卫、交警等多方力量,扎实开展风貌改造。如今的莲花街,街面整洁、道路宽阔、通行有序。
“现在路宽敞了、环境美了,生活方便多了,让我生意也好了很多。”苟川东开心地说。
△莲花山山地运动公园快速通道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目前,巴州区已提升改造巴城南出口道路,全面建成南坝滨河路、玉堂大桥、杨家坝环山路、莲花山山地运动公园快速通道,整治南池东路、广福下街等主次干道39条,南星苑、棉麻巷等背街小巷13条,极大疏解了城市功能、推动了城市提档升级、补齐了民生短板、促进了城市文明进步。
农贸市场作为人间烟火的聚集地,堪称城市建设发展的“神经末梢”,是烟火气里民生温度的生动体现,也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形象。
2022年9月,经过3个多月的改造,状元桥农贸市场重新开张。改造后的市场敞亮干净、分类清晰,“烟火气”与“高颜值”兼具,市民购物体验感提升。
△状元桥农贸市场
这样的变化不只出现在状元桥农贸市场。截至目前,巴州区已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农贸市场3个、社区便民菜店40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文化沉淀更深厚
文明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
“真没想到把我们小区改造得这么好,感觉很舒适。”家住巴州区北门社区的张大妈看着居住了多年的生活环境旧貌换新颜,颇有感慨。
曾经的北门社区因老旧小区较多,环境脏乱差、道路坑坑洼洼。实施靓化、美化工程,洁净墙面、整治飞线、设置公益广告……在系列改造工作完成之后,社区“重获新生”,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社区的墙上绘制了礼、敬、孝、和、勤等方面的立德行善典型,同时将市民公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居民面前,很好看也很有气势。”居民王孙国说。
一墙一文化。一面面“会说话”的墙,成为一处处代表着城市文明新形象的宣传阵地,既给老旧小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成为潜移默化滋润社区居民的精神土壤。
生活处处有文明。除了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巴州区也结合城市改造契机,在城市干道建设文化墙、宣传小品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
“关注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孝德文明代代传”……行走在巴城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无论是市区各大公园广场的宣传栏,还是工地围挡牌、闹市街头的LED显示屏,都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市民践行“文明有礼,良言善行”“崇俭尚德,移风易俗”等生活新风。
“如今,大街小巷的牛皮癣不见了,商业广告变成公益广告,既美观又有教育意义。”市民李晓霞说。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巴州区牢固树立群众创建主体意识,明确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导向,在全区打造小品景观、示范点位、文化墙等600处、公益广告3000余幅。
如今,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植根巴城各个角落,以各种方式融入人们生活,在人们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城市发展活力、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正不断提升。
城市风尚更文明
城市之美,美在文明。文明城市创建,离不开市民的踊跃参与。
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在巴城各个主要街道的路口,都会看到文明交通志愿者的身影。“你好,这里是非机动车停止线,请不要过线停车……”3月21日8时30分,在巴州区江北大道与何家巷路口,文明交通志愿者吴倩正拿着小红旗,维持非机动车道的秩序。
像吴倩这样活跃在市区各个交通路口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每天有数千名,她们以实际行动维护着城市交通的通畅有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重要形式。
除了开展特色活动,在巴州区,还有更多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用点滴行动温暖着每位市民。
“大爷,你好,你这东西挺沉,我帮你搬上去吧!”3月22日,傍晚时分,志愿者陈浩走进西城街道巴运小区,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巴城人,陈浩一直热心志愿服务。每当有人需要帮助,他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服务无距离,志愿暖人心。一直以来,巴州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巴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并推出“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志愿服务模式,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形成草坝社区“爱心妈妈”、红岩社区“十分家政”、大茅坪镇“不老松”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让和谐文明成为巴城的靓丽底色。
如今,巴州区已招募志愿者12.9万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88支,积极开展文明引导、卫生清扫、扶危助困、科学普及、保护母亲河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明活动。
文明的“磁场”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市民素质持续提升,斑马线礼让行人、红灯停绿灯行成为市民习惯,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说脏话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巴州大地有力践行,“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浓厚。
集中力量,久久为功。厚积多年,今天的巴州区正携带着积蓄已久的文明力量,坚守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之初心,开拓创新、奋力奔跑,让城市绽放文明之花,让群众共享文明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