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2月5日,巴中市实施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动员会议召开,明确2025—2027年,我市将实施居民就业增收、公共服务提质、宜居生活提升、全龄友好营建、优抚优助关爱、生态惠民示范、社情民意连心、平安家园守护“八大工程”,加快建设品质生活宜居地。
“八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牵引工程。为深入阐释“八大工程”的深刻内涵,即日起,巴中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解读报道,以政策深度与实践温度相结合的方式,既解析顶层设计的战略意义,又划出基层落实的细节重点,让政策语言转化为百姓听得懂、看得见的幸福故事,推动各地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积极创新探索交出温暖答卷。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一项关乎民生大计的宏伟蓝图正悄然铺展。记者注意到,在巴中市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中,居民就业增收工程赫然位居首位。
作为“八大工程”之首的居民就业增收工程,如此安排有何特别考量?又将如何具体实施?
群众的关切
就业增收工程,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改善,也是群众最为关切的领域之一。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将就业增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有其深远之考量,亦藏着执政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老师,为何我炒的牛肉总是柴得很呢?”“刀工、火候这些因素都能决定一道菜的美味度。”2024年12月17日,在恩阳区2024年就业技能培训班上,老师与学员围绕中式烹调技术展开了积极互动。
本次中式烹调师培训班吸引了50余名恩阳区的待转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参训。
“这次培训让我对烹调技术有了更多的掌握,我准备往厨师这个职业发展,感觉还不错。”学员何金说,“但是单凭这次还不够,希望以后有更多烹调技术的培训。”
有需求的还有返乡大学生。李晓敏去年从成都一所大学毕业后,一直边准备考公、边准备找工作。半年来,她通过巴中人社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了解最新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招聘活动、资金补贴等,让她慢慢有了在家乡就业的打算。“但不知道这些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还能持续多久?能兑现不?”李晓敏说。
何金和李晓敏,是我市关心就业增收政策的众多群众代表。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共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2.53万人次,促进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7109人,城镇新增就业达3.19万人。
背后的数字
群众的关切就是政策制定的依据。
为精准摸清群众意愿,去年我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工作专班,集中走访摸排辖区内返乡留乡农民工情况,分类建立“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创业愿望”三张清单。
“我们摸排出就近就地就业意愿人员24.43万人、有返巴就业意愿人员15.65万人、有技能培训需求人员1.56万人、有返乡创业意愿人员3000余人,这为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有返乡创业意愿的人员,我市建立了返乡创业项目库,已收录项目300余个。
扩岗、提能、促就业,这些聚焦点的背后,真切反映群众期盼。
在居民就业增收工程中,我市积极聚焦扩大就业岗位容量、提升就业技能水平、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权益保障,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述负责人介绍,“就业增收,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一直以来,我市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保障民生‘最大事’来抓。今年开始,我市把居民就业增收工作作为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之一高位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就业质量,为‘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民生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扎实的举措
从顶层设计,于细处落实。
根据《巴中市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在实施居民就业增收工程中,我市将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靠前提供用工需求保障服务。
未来三年,我市将每年助力企业招引产业工人3000名以上,促进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2.6万人以上。
提升就业技能水平,也是居民就业增收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我市将深入实施“技能巴中”行动,大力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培育巴山建工等“巴字号”劳务品牌10个以上。
巴中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众多群众外出务工。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雁归兴巴”提升行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将‘雁归兴巴’计划落到实处,我们联合农业农村、经信、商务等部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方面,通过乡情劝引、项目招引、政策吸引等方式,积极感召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另一方面,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全市回引返乡下乡创业2089人,带动就业5490人。未来三年,我市每年回引返乡创业将保持在2000人以上。
此外,在实施居民就业增收工程中,我市将动态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常态开展农民工欠薪治理行动,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