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成功打造多个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里过去环境欠佳,如今生机盎然,成为了老百姓的诗和远方。”秋意正浓,漫步在蓝湾国际绿滩剧场,每当晨曦初露或夕阳西下,红花绿树,游人如醉,波光粼粼的河水与慢跑健身的市民,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
“自从这片区域打造了绿地景观,我们多了休闲的地方,和家人朋友一起出来散步、唱歌、跳舞,感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市民吴大明不禁发出感慨。
然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让不少市民望而却步。巨变的背后,得益于巴州区持续开展的常态化、规范化河湖清理保洁行动。2023年4月,巴河生态修复工程——蓝湾国际绿滩剧场项目正式启动,主要打造滨河园路、临河亲水驳岸、橡胶地面、栈桥步道、草坪绿化及水生植物等节点,今年5月底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
河湖治理不仅能解决环境问题,更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巴州区启动巴河生态修复项目,对大佛寺至李家湾闸坝段两岸共30公里河道生态进行修复和河道景观提升,打造“巴山夜雨主题广场”“花堤廊桥”“回风疏影”“巴人飞天”“悠乐碧滩”及巴中高速南出口等景观,同时对沿河两岸雨污、截污管网和河堤隐患等进行整治,构建了一个集生态、文化、风景与活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河滨生态修复工程。目前,位于大佛寺段的“巴山夜雨主题广场”已建成开放,位于巴河廊桥段的“花堤廊桥”等景观也将陆续亮相,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作为巴中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化成水库流域的生态环境曾遭受严重破坏,水质一度下降为Ⅳ类,水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巴州区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水域、岸线、流域“三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化湖“有河有水、有鱼有草”,全面改善提升化湖生态环境。如今,化成水库实现了华丽蜕变,成功建成山水化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典型案例。“山更青,水更绿了。过往的游客和车辆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更好了。”当地的餐饮从业者赵志远表示。
近年来,巴州区坚持“三水共治”、全域发力,以“河湖长制”为纽带,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水环境保护。截至目前,72%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2个国控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徐家河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并持续改善,51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化成水库水质由Ⅲ类改善提升至Ⅱ类,切实保证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巴中市巴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河湖治理上,通过根除污染源头,推动建设休闲滨河公园,发展康养旅游等措施,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周边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主体化、特色化、多样化,成功打造了“文旅+康养+茶药”的绿色发展路径,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的转化,打造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