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
巴州区工业基础开始起步,以手工业为主,如纺织、制衣、鞋业等。
1990年代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工业制造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机械制造、电子、化工、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初步形成。
2020年代
巴州区工业保持稳定增长,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工业开始崭露头角,巴州区开启绿色智造之路。
绿色是巴州的底色,也是巴州工业的特色。三十年来,巴州区强化责任担当,以首善之为彰显首善之绩,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定位,不断夯实巴州工业发展基础。
截至2022年
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8.74亿元,发展各类工业企业3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2家,企业数量、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全市“1+3”主导产业体系下,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在全区产业占比中提高到55.4%,以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加快形成。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进者的步伐。
三十年里,巴州工业逐绿前行,因绿而兴,实现“绿色制造”向“绿色智造”华丽“蝶变”。
强基固本 培育产业集群 铸造绿色制造平台
上世纪80年代,巴州工业从零起步,在大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浪潮中,建成米面厂、丝绸厂、制鞋厂、齿轮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奠定了工业发展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巴州工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
如何破局?历届巴州区委、区政府不断谋求转型发展新路径。20世纪90年代,巴州工业尝试第一次变革,机械制造、电子、化工、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加快发展,巴州区逐渐成为巴中工业经济发展排头兵。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的先进制造业兴起,巴州工业经济再次遭遇发展瓶颈。但执着的巴州人从未放弃,一直在谋求新的出路。
▲巴州区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全貌
让传统工业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转型,巴州区迅速以新思维新理念对全区工业展开新谋划。
绿色园区建设提能升级。加快绿色制造生态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建成,规划盘兴—光辉“工贸联动示范区”,构建起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
绿色项目建设稳增长。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巴州工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主要突破电子信息类项目,四川省预制菜加工基地主要突破巴山肉牛屠宰精深加工项目,围绕食品饮料产业链招引白酒及饮料、肉制品和预制菜三个子链招引项目,吸引预制菜系列配套项目,分散企业入园集群集聚发展。
高质量的绿色供给激发绿色新需求。加快完善工业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供给体系,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突破本地家居建材企业绿色转型,入园集群聚集成链发展,让产品装备供给绿色化优势形成壮大。
培育产业集群,铸造绿色制造平台。以巴州工业园、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为主体的“三园”同步发力、加快成势,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园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项目招引加速落地,巴州区工业集聚发展态势正逐步形成。同时,依托区内丰富绿色农产品打造特色园中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绿色产业链延伸。目前,正着力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园和中医药产业园。
天蓝地净、树木成荫,行走在开足马力全负荷生产的绿色工业园区中,没有“污染味道”,只感受到绿色经济与硬核工业基地的和谐共处。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巴州工业产业体系与绿色发展道路相得益彰。
提质增速 优化招引环境 拓宽企业发展通道
发展环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再好的种子没有优质的土壤也不会茁壮成长。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近年来,巴州区委、区政府频出实招,优化发展环境,激活企业发展“绿动能”。
“通过实施项目技改后,今年产值有望比去年翻番,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位于巴州区工业园的四川省思广益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国富笑着说。
“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去呵护,谁为难企业,谁就是为难区委。”巴州区委书记余斌时常给相关区级部门敲警钟。
开展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挂联帮扶工作,将全区30家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0家重点小微企业纳为帮扶对象,并建立规上企业“区级领导挂联、帮扶单位主责、经信部门联络建档、辖区乡镇(街道、园区)主体”四方帮扶机制,规下企业“经信部门业务指导、辖区乡镇(街道、园区)服务主体”两方帮扶责任机制。
开展24小时随叫随到服务,局长上门办公,开展“至少为企业解决一个问题”营商服务,去年以来,累计化解各类企业诉求57件。认真兑现国家、省、市、区出台的扶持政策,累计减免20家入园企业厂房租金1000余万元,67家企业享受缓缴税费、留抵退税1000余万元。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园保贷”基金,近三年先后帮助企业贷款1.7亿元。
除此之外,巴州区还通过做“加减”法,让营商环境成为巴州区靓丽的新名片。
“加”,政策加码强支持——《关于加快建设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成立全区绿色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产业链专班的通知》《巴州区工业发展信贷风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巴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政策不断加码……
“减”,企业负担再减轻——实施降本减负行动,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梳理和公示企业税费“一张清单”;严格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坚持“无事不扰、有事搭桥”;有效探索用地、用水、融资等方面新的减负措施……
回忆起老廖家发展的几十年风雨,“发展之初普遍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自己修不起标准化厂房建设,感谢政府给我们资金和管理上的帮扶,才能让老廖家发展得更好。”四川老廖家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杨林不觉红了眼眶。
▲四川老廖家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包装牛肉干休闲食品
清爽奋进幸福的巴州,优质的创业环境、发展环境、市场环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投资者慕名而来,一个又一个工业项目落地生根。
转型升级 发展新型工业 推动绿色智造提升
三十年里,巴州工业实现绿色转型,也在不断激活新引擎。
机声隆隆、车来车往……夏日里,巴州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里正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到处一派如火如荼的场景。这里将依托被誉为21世纪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资源—石墨,谋划“大文章”:着力打造具有巴中石墨特色、绿色生态西部先进的碳材料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现场项目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建设伊始就按照“起步就是核心区”理念,高起点建设绿色园区。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袭来,巴州工业开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智能化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向“绿色智造”变革。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平时可用作手表穿戴,当你往检测口吹气后,能测出身体里的酒精含量。”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巴中馆巴中“智”造展区,巴中市卓创科技有限公司新研发的可穿戴手表式酒精测试仪颇为引人注目。
公司市场部主管王家林告诉记者,巴中市卓创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户巴州工业园,2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各类高端智能测量测试仪表,“下一步,我们将扩建至5个生产车间,可解决周围500余户人口的就业问题。”
2020年以来,巴州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同时,节能装备、低碳产品、数字技术等不断拓展出新场景、新产业。
泰鑫磊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节能加工设备,能耗较行标下降了30%以上;采用玻璃污泥旋流分离净化器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加工过程中玻璃粉、磨边废水深度净化、沉淀、循环再利用。
▲泰鑫磊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正大未来建筑科技公司——建立了渗漏治理行业唯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建筑渗漏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市级院士(专家)站,研发生产出一系列独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渗漏治理产品。
从“制造”迈向“智造”,从“踩缝纫机”到“造新能源电池”……三十年风云激荡,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强音雄浑铿锵。
与此同时,巴州区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不断引进绿色智能项目落地。园区入驻的18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家。随着市场强大需求,新启动绿色制造生态产业园项目,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主要承接高端家居制造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
巴州工业园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投产实施。新建标准厂房及招商中心和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共计10万平方米,上半年已签约集成电路板、光电显示模组及玻璃盖板等项目5个。已建成投产企业17家,2021年实现产值约13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个。
展望未来,巴州工业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随着新材料和化工产业园的建成,将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态体系。园区全面建成后有望入驻企业50家以上,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目前先后赴上海、深圳、成都、济南等地,对接四川金汇能负极材料、新疆绿环LNG等项目8个。
以“制”为基,以“智”为梁。三十年里,巴州工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研发市场开拓技术集成的前移,以绿色产品激发升级需求,推动整个巴州绿色产业的流程再造,结构升级。
以强基础、优环境、壮产业为主要抓手,巴州工业经济通过持续攻坚,坚持拼项目、拼培育、拼招引、拼环境,奋蹄扬鞭,久久为功,勾勒绿色工业产业持续上扬的优美曲线。
三十年里,绿色成为巴州工业最美底色,巴州企业乘“绿”而获得感提升,巴州人民因“绿”而幸福感倍增。
赶考新时代,巴州工业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