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小街子里的“慢时光”

【2023-07-12】【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或小雨淅沥,或天朗气清,走在巴城小街子的石板路上,历史厚重感迎面扑来。

  “五门三面水,九寨绕城楼”。《巴州文化志》收录的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古色古香的巴州城垣图,“九井十八街”的景象仿佛在眼前,而小街子就是曾经繁华街道中的一条。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小街子已有200多年历史,虽处在现代气息浓郁的高楼大厦包围之中,但仍保留着一份难得的闲情逸致氛围,吸引着不少人来这里享受城市里的“慢时光”。

  延续历史

  老屋天井红色遗址 散发浓厚文化气息

  一座古城,踱过岁月流光,记录的不止是城市肌理,更维系着文化血脉。

  巴州,始为汉昌县城,继为大谷郡、巴州、清化郡、化成县、巴县、巴中县。历经1900余年的发展,区分“内外城”的城墙虽已不再,但“九井十八街”格局犹存,街巷及地名均被延续了下来。

  长约200米的小街子,位于巴城的中心位置,街区保留有成片完整的清代川北民居院落建筑群。“青瓦屋檐长,穿斗白粉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街区内民居整体采用青灰色调,沉稳大气,具有历史厚重感,是最能代表巴中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段。同时,还有与街区融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文物保护单位,青砖红木、白墙斗拱,为青灰色的街区添了一抹沉静的朱红。

  “抬头就能看到天,尤其是下雨天别有一番风味。”小街子租户汪党清已经在这里住了3年。他说,因为从小在乡村长大,后来到城市工作、退休,住上了现代高楼,总觉得少了一点泥土气息,便在小街子租了一间房。这里老屋租金便宜,一间房2000元钱一年,可以放一些舍不得丢弃的杂物,偶尔也来小住,感受老街特有的氛围。老屋的天井让他最为享受——四周坡屋面的屋顶,围合成一个开放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型井口,上能看天接雨水,下沉一长方形水池,周围屋顶的水汇入其中。

川陕省总工会旧址

  天井的特色在川陕省总工会旧址体现得更为明显。川陕省总工会旧址是土地革命时期川陕省总工会活动办公的场所,建筑呈四合院结构,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川陕省总工会旧址原来是巴州镇政府所在地,后成为巴州区司法局东城司法所、巴州区东城法律服务所办公地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旧址就在川陕省总工会旧址斜对面。

  处在现代气息浓郁的高楼大厦包围之中,小街子这一连片的青砖瓦房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保持着充满悠闲韵味和历史厚重感的独特气质。

  保护修缮

  留住老街记忆 激发街区活力

  如今,一场暴雨过后,小街子路面不再污水横流,走在石板路上反而别有一番趣味。

  “以前我们这条街路面烂糟糟的,到处坑坑洼洼,下水道也不通畅。现在经过改造,环境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看着改造后的小街子,居民刘成敏非常高兴,“更重要的是,把以前的老建筑都留下来了,让我们有个念想。”

  以小街子、文星街为代表的巴中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底蕴浓厚,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巴中川北民居难得的集中遗存地。但由于年代久远,街区建筑破败、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的棚户区之一,其保护与复兴迫在眉睫。

  为进一步做好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留下城市文化的“根”与“魂”,我市出台了《巴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要求更新改造时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其原有风格,在传承当地文化精髓的同时,激发街区的活力。例如:拆高层、风貌不协调的房屋,拆除对整体格局有影响的建筑;对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按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进行严格保护;对保留下来的建筑进行维修改善和保留更新,对影响街区整体形象的建筑保留其原有位置,进行改造整治;对街区拆除建筑区域按川北民居建筑风格恢复重建。

  2019年,巴州区以实施背街小巷创文维修整治为契机,投入2360万元资金,对老城区(小街子、文星街区域)道路进行全面整治,重新安装下水管网,进行风貌塑造,开启了小街子改造序幕。

  “2019年开始,巴州区对小街子管网系统、街面道路、街道立面等进行改造,增设厕所等公共设施,对历史街区内的区林业局、信访局、妇幼保健院等行政办公单位迁出后,恢复建设一批新院落。”巴州区东城街道鼓楼社区二居民小组组长李雪霞介绍。

  现在,小街子改造工程已完工,街面由大理石铺就,仿古式的路灯增添古色古香,老街区有了新面貌,居民生活、出行也更加舒心、通畅。

  经过修缮后,川陕省总工会旧址更加大气。作为办公地点,巴州区镇政府、巴州区东城法律服务所等单位,都对川陕省总工会旧址进行过修缮,旧址外貌、建筑风格一如从前。“这是廖承志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川陕省总工会旧址工作了30多年的巴州区东城法律服务所主任杨清文说,浸润着红色文化,该所先后有8人考取律师资格证成为律师。

  乐享闲适

  茶水“无限续杯” 老街的味道依旧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7月9日,一走进小街子便听到街道里吆喝声不断,笑语连连,呈现出一种闲情逸致。

  小街子的悠闲与热闹,由来已久。史料记载,1924年,巴城人陈章甫在小街子开办“永华”照相馆,巴中开始拥有照相业。集吃喝玩乐购住于一体的小街子,喧嚣和安静只有一墙之隔,传统与时尚相互交融。

  这条街原有居民近200户,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85%以上原住居民已经搬离,房屋或出租或闲置。

小街子茶馆林立

  小街子不长,但茶楼、小吃、理发店、针灸馆等生活服务商铺一样不少。特别是小茶馆林立,至少有20家,梧桐树下、街边巷道里,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在小桌子旁,啜着一杯清茶,或玩棋牌或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5块钱一杯茶,可以坐一天。”今年75岁的刘成军老人,退休后就喜欢到“银龄茶社”里坐一坐,“无限续杯”添开水,让他觉得日子很“滋润”。据茶社老板讲,来这里喝茶的大多是附近居民,老人居多。茶钱也不贵,人多、热闹,也吸引了不少邻近街道的居民前来。20多年来,刘成军常在小街子的茶馆里休闲娱乐,老街能让他找到老巴州的感觉。“茶水从一块钱一杯到5块钱一杯,价格变了,但这老街的味道没变。”

  在小街子,有一道城市里少见的风景——叶子烟摊点。

叶子烟摊点

  一条不长的街道上,烟农摊点有七八个。每个叶子烟摊点前,都有几个上了年纪的顾客。他们从成捆的叶子烟中扯出一张,熟练地折、叠、裹,卷成雪茄样子,或装入烟斗,或直接放在嘴里,悠闲地用打火机点燃,尝尝味道。卖烟者也不“吝啬”,随时有人来随手就扯下烟叶,卷成烟卷让人品尝。“三人以上不散烟”的江湖规矩在这里好像并不存在。抽烟者还会把自己抽的叶子烟递过去,请旁边的人尝尝。有些人抽了两口就放在了摊点上,没多久就熄灭了,后来者也不在乎,拿起没抽完的烟卷,点上又抽。

  “卷得松、杆杆通,明火点、咂得凶。”今年快70岁的杨成安分享了抽叶子烟的“心得”。他从南江沙河镇专程到小街子买叶子烟,11斤一捆,够他半年的“口粮”。他只买头道烟叶,虽然价格贵点,但是觉得“更有劲”。“巴中很少有地方卖叶子烟了,小街子这里还能买到,挺好。”

  守望相助

  住着有感情了 不舍老街老屋

  今年66岁的董绪兴,是小街子为数不多的“土著”。一栋三层高的房子,一楼既是客厅也是做小生意的店铺,摆着沙发、冰箱、电脑和售卖的零食等物品。

市民在小街子休闲娱乐

  “我和老伴都退休了,女儿在成都成家立业,想接我们过去住,我们没去。老家老屋,住着有感情了。我跟老伴住在这里,没事就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或出门旅游,挺好的。”到董绪兴这一辈,他们三代人都居住于此。“小街子原来人多、热闹,挑担卖菜、临街副食、理发店、小茶楼到处都是。”董绪兴回忆,当时街道窄小,显得比较拥挤、杂乱。

  作为小街子的诊所医生,李盛平就没有董绪兴夫妇那么“安逸”了。2003年,李盛平从乡镇卫生院辞职,来小街子租下一处房子开诊所,这一干就是20年。“他都快成我的家庭医生了。”前来看病的87岁老人杨慧玉笑着说。

  李盛平每天都会早早来到诊所,开门问诊。凭借祖传骨伤救治技术,再加上当兵5年在部队学习的医术,让他几乎成为“全科”医生,服务人群老幼皆有。他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守护着小街子居民的健康,少有出游机会。

李盛平在小街子的诊所已开了20年

  “习惯了,都是邻里街坊,看病拖不得,不能耽误。”李盛平坦言,除了坐诊,有时遇到病人不方便出门,还会上门服务,但从来没收过出诊费。邻里街坊也认可李盛平的医术和医德,会送上些酥肉、茶叶、时令水果表示感谢。

  在小街子,鸡丝豆腐脑是不可错过的美食小吃。美食制作者,就是在此做生意20多年的李素蓉。用黄豆磨浆制成豆腐脑,食用时加熟鸡丝和各种调料,麻辣鲜香,入口即化。

  “干了20多年了,鸡丝豆腐脑从开始的1块5毛钱一碗,到现在5块钱一碗,也有不少老顾客。”李素蓉说,有的常客一个月有20多天在她这吃早餐,“现在生意不好做,但是干了这么久,对老街、对这个小店也有感情了,舍不得走。”

  记者手记

  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与时代共生共存

  成为城市发展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小街子不大,长不足200米,几分钟就能从街头走到街尾。就是这样一条小街,与邻近的文星街一起,被周边的高楼大厦“包围”,“固执”地保留着一份闲适,实属不易。

  然而,就是这样的老街,古老的印记也已经不多了。小街子街道改造后,形象好多了,污水不再横流。但是特色民居内部,因为年久失修,情况堪忧,老街的原住居民很大一部分已经搬离,除了临街可成商铺,街道两侧的民居正在以低廉的价格出租。

  按照《巴州古城文星街、小街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8—2030)》,将保护小街子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传统风貌,大力改善居住环境,同时植入相应业态,形成能够集中反映明清时期巴州古城商贸、生活历史文化场景的文化旅游街区。但是,当前小街子商业业态特征仍大多为分散式、街边式、低端化的商住混合状态。

  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城市历史演变的轨迹,是文化和历史的综合表现。因此,对像小街子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继承,如何做到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共生共存,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编辑:刘欢】【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

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

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

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入尾声

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

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

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

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

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

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

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5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4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