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宕梁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创新探索群众诉求快处工作法,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打通线上线下诉求渠道。在街道和村(社区)建设“一站式”群众诉求快处中心(站),打通“线上+线下”诉求受理渠道,做到诉求收集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一是“线上”收集。深化数字赋能,放大“互联网+调解”优势,在全区率先启用“智慧社区”微信小程序,打造群众诉求收集、办理、反馈一体化线上平台。二是“线下”收集。整合群众诉求快处中心(站)、自治组织、行业组织、社会组织及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群众诉求快处中心现场“接”、发放问卷“征”、组织群众“提”、蹲点调研“挖”等多种方式主动打捞群众诉求。同时,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均下沉到各村(社区),集中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
探索快接快处诉求模式。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思路,充分借助群众诉求化解各方力量,探索建立群众诉求“六办”快处模式。群众诉求快处模式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作为成效亮点写入了专项督查报告。一是诉求“即办”。坚持“减环节、减时限”,对政策咨询类、简易事项类群众诉求在群众诉求快处中心当场办结。二是诉求“智办”。运用科技手段,依托智慧社区移动终端微信小程序,实现群众诉求线上接单、线下跑腿、网上办结。三是诉求“联办”。采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方式,对疑难群众诉求协同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四是诉求“代办”。选配“群众诉求代办员”,制作“为民服务联系牌”,为群众提供“点单式”诉求办理服务。五是诉求“包办”。建立领导“包片包案”责任制,对长期未解决的、有共性问题的群众诉求开展“拔钉子”行动。六是诉求“集办”。对于群众信访量大、长期集访缠访的村(社区),组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包一个居民小组,同步集中打捞化解群众诉求、同步集中反馈办理结果。
常态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确保“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常态长效推进,成立以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的群众诉求快处领导小组,深化“党工委主导、办事处主责、纪工委主推、村(社区)和办所中心主办、群众主评”工作机制。统筹整合纪检、司法、公安等资源,实现了从过去的“多门难求”到现在的“一门包办”,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一是环境宜居度全面提升。以群众诉求化解为契机,解决了停车场修建、村道路硬化、路灯安装、违建拆除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干群融洽度全面提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推动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三是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通过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动员群众等方式,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化解了一大批城市和农村建设管理历史遗留问题。自群众诉求快处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收集办理各类诉求5000余件,完成七星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成功化解莲花广场停车场扰民、东方鑫村楼道放棺木等难题。辖区信访量逐年下降,实现群众诉求从“多门难求”到“一门包办”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