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要下一场大雨,路上就变成了一片‘海’,孩子上学,出门买菜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对于家住回风片区翰墨轩路段的何女士来说,以前每年6月到8月的下雨天出行,是她和周边住户不得不面对的共同烦恼。
资料图:回风巴州大道江南尚城路段(改造前)
资料图:回风巴州大道江南尚城路段(改造后)
一到雨季,回风片区翰墨轩至费尔顿路段时常会因为区域山水汇聚引发小流域山洪,大量山水携带泥沙树叶等杂物顺山体倾斜而下,导致排水管网不堪重负,部分路面排水设施被堵塞,加之原建筑物配套建设雨水管网未考虑排水冗余,长期存在“小雨小涝、大雨大涝”的问题。
“一是堵,二是疏,但是堵不如疏,堵是短时间解决问题的办法,疏是长时间化解问题的举措。”区住建局市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内涝治理是系统工程,而回风片区翰墨轩至费尔顿路段不仅容易造成雨水内涝,还存在城区供水管网老化等问题。
资料图:翰墨轩道路雨水管网改造项目
2022年初,巴州区对该处内涝点的现有截水沟、雨篦子、排水渠等排水设施进行再疏通,通过加强雨水管网排查,及时对淤塞的市政雨水管网、雨篦子、排水沟渠进行清掏,确保泥沙树叶等杂物不阻截雨水,保持排水通畅,路面积水及时排出,大大缩短了积水时间,内涝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资料图:市政工作人员夜间值守防汛
内涝治理,关乎民生。治理城市内涝,既是发展工程,又是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前,在巴城广电中心片区,如遇大暴雨等极端天气,山水易入城,造成积水严重。为解决这一内涝现状,巴州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长寿路疾控中心至山水大院雨水管网建设施建方案》,项目主要内容为在广电中心、山水大院片区建设雨水主干管约2.1千米,总投资约789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片区易发生内涝的情况。如今,市民雨天出行,街面上囤积的雨水比往年少了许多,多了一份雨天出行的舒适感。
近年来,巴州区始终把内涝治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抓紧抓好、做细做实,聚焦主城区8处易涝点,谋划实施内涝治理工程示范项目,从根源上有效解决部分区域多年来“排水功能弱、雨后易积水、居民出行难”的难题,确保雨水正常排放,改善周边区域居民的生活环境,保障车辆行人的出行安全。截至目前,巴州区省市挂牌内涝点全部销号,多处涝点及周边多条路段正式告别“雨季看海”历史,退出“内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