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中市推进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的进程中,居民就业增收始终是保障民生的关键一环。面对留守妇女、返乡妇女技能薄弱、就业渠道狭窄的困境,巴山阿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以“培训一人、就业一户、带动一片”为核心理念,走出了一条“品牌化培训+精准化对接+制度化保障”的就业增收新路径,让“小家政”真正撬动“大民生”。
2025年5月,第12期家政培训—母婴护理员培训结业仪式
技能重塑
从“求职无门”到“持证上岗”
凌晨五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蒲春蓉已悄悄起床准备工具包,踏上了前往客户家的路。回想起初入行时的艰辛,她感慨万千:“第一次上门服务,客户的不满让我几乎想放弃,是王总的话让我坚持了下来。”蒲春蓉口中的王总,正是巴山阿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容华。在王容华的鼓励下,蒲春蓉参加了公司的新技能培训,从一名普通的保洁员成长为技能全面的家政能手。
巴山阿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构建以课程科学化、实训专业化、教学多样化、管理制度化为基础的科学培训体系,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技能培训。2025年,公司将培训周期从90天压缩至45天,并新增了智能家电清洁、失能老人护理等实用技能课程。在这里,学员们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在实训教室中亲手操作,体验现代家政服务的便捷与高效。
更令人振奋的是,巴山阿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推出的“红蓝双证”制度(红色技能等级证+蓝色上岗备案证),让家政服务员在雇主面前挺直了腰板。“客户看到双证挂在工牌上,当场就签了长期合同,月薪从2500元涨到5800元,今年还给我交了社保。”持证上岗的刘严严激动地说。这一制度不仅破除了社会对家政行业的偏见,更让家政服务员们感受到了职业的尊严与价值。
机制创新
从“单点输送”到“全域联通”
传统家政行业常面临培训就业“两张皮”的难题,但巴山阿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却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成功破解了这一困局。
社区微工厂的设立,让家政服务员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宕梁街道服务站,蒲春蓉作为组长,正有条不紊地分配着当天的工单。“8个服务站覆盖全街道,步行15分钟都能上岗。”她自豪地说。这种灵活的就业模式,不仅解决了妇女们的就业难题,还让她们能够兼顾家庭与工作。
巴山阿姨家政服务团队
与此同时,巴山阿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还与北京、成都、重庆等地60余家优秀企业建立了“订单输送”机制,为家政服务员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赴沪前,公司还特别组织了沪语特训,让家政服务员们能够更好融入当地生活。此外,公司还自主开发了“巴山阿姨”APP,实现在线接单、保险购买、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让家政服务员们能够随时随地接单赚钱。
这些创新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家政服务员们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更让她们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据了解,巴山阿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累计培训学员8.2万余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成为全市居民就业增收工程中最具温度的实践注脚。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致富之钥。“巴山阿姨”品牌的成功培育,不仅擦亮了“巴字号”劳务品牌的金字招牌,更展现了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的民生活力。未来,巴州区将持续深化“八大工程”实施,培育更多特色劳务品牌,拓宽就业增收渠道,让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更多“技能改变命运”的动人故事正在续写,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