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中共巴中市委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巴山优才计划”的意见

【2017-11-24】【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近日,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巴山优才计划”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广泛汇聚助推巴中建设发展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对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引领支撑作用,现就实施“巴山优才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1重大意义和思路目标

  (一)重大意义。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竞争之本、强市之基,是决定巴中事业发展成败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人才瓶颈制约问题依然突出,人才总量与推动后发赶超不相适应、人才结构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人才开发与长远发展不相适应。实施“巴山优才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务实之举,是决胜脱贫攻坚、加快绿色崛起的根本保证,是应对区域竞争、抢占发展先机的迫切需要。当前,巴中既肩负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又面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市上下务必从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实施“巴山优才计划”的重大意义,坚定有力推动落实,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适应、作用突出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实现“加快绿色崛起、奋力后发赶超”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引领。

  (二)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为指引,按照党管人才、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原则,深入实施集人才汇聚、培育、激励、服务为一体的“巴山优才计划”,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团队,大力培育本土优秀实用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实现人才引领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团队)20个、重点产业人才200名、急需紧缺人才2000名以上、本土优秀实用人才5000名以上,回引在外优秀人才200名。通过实施“巴山优才计划”整体推动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全市人才总量增加6万人,人才数量、人才素质、人才结构、人才效能显著提升。

  2主要任务

  (一)实施领军人才引领计划。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金融投资、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以巴中经济开发区、区县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为主体,依托“西博会”“海科会”“科博会”“旅博会”及驻外招商分局、驻外巴中商会等平台,每年刚性引进或以校(院)地合作、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柔性方式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博士服务团”、省“千人计划”等3-5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带动行业领跑的领军人才和1-2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市外侨办,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巴中经济开发区〕

  (二)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围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主导产业,采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的方式,为重点产业发展引进100名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生产研发人才、拥有发明专利或独特技术优势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职务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加大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力度,通过选派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着力培育100名本土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其中重点培养50名精通市场营销、商贸物流、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的优秀企业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投资促进委,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巴中经济开发区〕

  (三)实施紧缺人才倍增计划。定期编制全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聘用、企业自主引进等方式,从“211”“985”“双一流”高校或国(境)外相当层次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或其他高校硕、博士研究生中引进500名左右文化旅游、金融经济、城市规划、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网络工程(大数据处理)等专业人才。持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教师”“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等计划,集聚1500名左右急需人才充实基层一线,实现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倍增。〔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巴中经济开发区〕

  (四)实施实用人才开发计划。充分整合各级党校、行政学校、职业技术院校、远程教育站点、农民夜校、产业园区、规上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等资源,采取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产业实践、项目参与、挂职锻炼等方式,梯次加强专业知识、实用技能、新型技术、理论知识系统培训。培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3000名以上和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2000名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巴中经济开发区〕

  (五)实施优秀人才回引计划。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建立祖籍巴中或在巴中出生、成长、工作过的市外优秀人才常态对接机制和联谊平台,通过政治激励、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在外复合型党政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200名,为巴中建设发展献才献智献力。鼓励在外优秀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带资金回乡创业发展,实现智力回引、资金回流、人才回归,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投资促进委,市级有关部门、巴中经济开发区〕

  3政策措施

  (一)创新编制岗位管理。在市级事业编制总量内,单列100个“巴山优才”专项编制,用于保障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单列20个“高端人才”储备编制,保障用人单位常态对接引进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职称人才。单列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循环使用,用人单位出现编制空缺时,优先用于解决单列编制引进人才的编制。推行“服务在产业园区(企业),编制挂职能部门”管理方式,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向产业园区和优势企业聚集。支持用人单位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推动落实《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方式,面向社会市场化选聘专业性较强的聘任制公务员。

  (二)加强创新创业扶持。对企事业单位现有的高层次创新团队,按规定评定后分别给予30万元、100万元资助;对企业引进的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创业团队,最高可给予500万元资助,并优先支持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特色金融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融资给予无需担保抵押的平价贷款等金融服务。支持高层次人才以专利权等自主知识产权获取质押贷款,投资入股兴办企业。鼓励科技人员按照《巴中市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若干政策》规定离岗创业,并享受相关激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给予最长3年贷款和全额贴息支持。综合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涉农信贷投放等措施,帮助返乡人才解决创新创业资金问题。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允许和鼓励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且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研究开发人员奖励的部分,主要贡献人员获得份额不低于50%。允许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转让转化。对购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并在本地成功实现转化的企业,给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四)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建设,对新认定的各类科研平台,按规定给予10万元-500万元财政补助。加快校(院)地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合作,争取四川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在巴中设立分支机构、研发机构、金融后台、技术转移中心等,优先优惠提供生产研发场地,并给予“一事一议”资金补贴。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支持巴中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人才大楼”,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支持。支持区县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新认定的创新创业园、俱乐部等,根据规模和发展情况,给予20万元-100万元资助。

  (五)支持培训培养提升。设立大学生专项资助资金,对高考录取到“211”“985”或“双一流”高校且愿学成回巴中工作的,经签订合同后,按高校学习期间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财政资助。支持各类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在职提升学历学位或参与国、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合作,取得国家认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由用人单位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奖励,对取得重大实验成果的,给予“一事一议”奖补。定期组织开展复合型高端人才学习培训,举办国情省情市情考察研修班,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等培训模式,加强优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技创新服务发展大局、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知识和信息培训,提升能力素质。鼓励支持优秀人才赴国内外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访问、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

  (六)强化住房安居保障。统筹整合省、市支持政策,对刚性引进符合《四川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中“一、二、三类”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安家补助;给予新引进正高职称人才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5万元、副高职称人才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万元、“全国技术能手”10万元、“全省技术能手”5万元安家补助。市、区县分别建立“人才公寓”,为无自有住房的各类引进人才提供2-5年过渡性住房,对未入住的引进人才由用人单位提供适当的租房补助。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巴购买住房,属首套住房的给予适当购房补贴。

  (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岗位激励,统筹整合省、市支持政策,对刚性引进符合《四川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中“一、二、三类”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在巴工作期间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0元、5000元、3000元工作补助;对新引进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人员每月给予1000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人员每月给予500元工作补贴,补贴期限为24个月;柔性引进人才由用人单位协商给予适当工作补助。强化政治激励,对符合条件的“巴山优才”,可通过选任、调任、竞争性选拔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一批到党政机关特别是重点乡镇、产业园区担任领导职务;对新引进符合任职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按规定安排到县处级岗位任职;继续执行优秀人才挂任区县、重点乡镇、产业园区科技副职制度;按程序推选符合条件的“巴山优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或进入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强化荣誉激励,每两年评选一次市级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大力评选奖励行业突出贡献人才。

  (八)加强联系服务保障。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制定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积极解决引进人才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夫妻两地分居的优秀人才配偶,可按人事调配有关规定优先予以调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在本市入学,由教育部门协助安排解决。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制度,在全市三甲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诊疗服务,领军人才享受市级重点保健待遇。

  4组织保障

  (一)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党委(党组)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制度和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认真执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规则,党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抓总,负责对人才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切实履责,针对“巴山优才计划”制定落实本行业本系统人才工作专项计划,积极为各类人才创造提供生产研发平台和作用发挥舞台。扎实开展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建立区县向市委、成员单位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人才工作制度,增强各级各部门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全民、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夯实工作力量。整合资源建立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人才工作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人员,实现人才工作力量全覆盖。市、区县委人才办主任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经济和信息化委、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分管领导兼职副主任,每月召开人才办主任会议,协调解决“巴山优才”具体困难问题;设立高端人才服务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强化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保障。各部门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具体负责人才工作。乡镇、村(社区)配备专(兼)职人才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人才的服务保障和本籍在外人才联系对接工作。

  (三)加大投入保障。市、区县两级财政根据人才发展实际需要,分级足额预算安排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统筹整合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人才专项资金,坚持“集中统一管理、职能部门申报使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原则,强化资金追踪问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导向作用。探索设立“巴中市人才创投天使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人才和高端人才集聚,为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四)加强考核评估。健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单位绩效考核挂钩,对考核排名末位的区县和市级部门进行约谈,对履职不力的严肃问责。建立人才制约退出机制,强化人才实绩考核,对作用发挥不明显或品行不端、违法乱纪的,经核实认定后,取消相关激励政策和待遇。

  (五)注重氛围营造。建立人才工作市县联动宣传机制,每年11月确定为“巴山优才月”,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巴山优才”新政、人才工作特色亮点和先进典型事迹,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编辑:蒲晓舟】【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

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

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

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入尾声

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

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

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

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

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

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

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5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4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