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扫描

【2017-10-17】【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编前语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公众拓展了心灵空间、构筑起精神家园。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巴中文化事业借助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来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通江梨园坝乡村文化节

  文化地位持续巩固提升

  近年来,国家更加突出了文化在“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建设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发展举措,坚实推动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发展实践证明,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事业的重要部分,而是推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巴中在文明城市创建、民生工程实施、城乡风貌塑造、产品文化包装、旅游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等方面,文化的话语权得到更加广泛的尊重和重视,真正实现了文化有为有位。

  ——开展以“寻踪米仓道”为主要内容的考古调查活动,为米仓古道进入蜀道申遗发出了巴中的文化强音,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的充分肯定。

  ——更加完整系统地保护好全国最大的王坪红军烈士陵园、全国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群,让川陕苏区红军精神广泛传承发扬。以文化人,涵养开放包容心态,让红色巴中不断焕发出年轻的活力和蓬勃生机。

  

 

  南龛文化产业园飞霞阁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巴中石窟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有力推动,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得到全面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加强。成功申报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个。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孵化助推,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结对子、种文化”等主题实践活动,创作优秀文艺作品200多件,四川清音《中华医药》、廉政川剧《挂印知县》、四川扬琴《雪梅,雪梅》等一大批文艺作品荣获国家、省级大奖,戏剧曲艺创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2015年春节期间,根据文化部统一安排,我市川剧受邀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等地巡回演出,真正实现了“巴中元素世界表达”。

  

 

  巴州区三江龙舟赛

  文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优化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市图书馆主楼、附楼的各个借阅室里人头攒动,来这里看书的有小孩,也有中青年和老人,可以在这里寻踪觅迹巴城文化涵养文明的风尚。

  2012年9月,随着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开馆,拉开了我市文化阵地大建设的序幕,也结束了巴中市自1993年建立地区以来无市级文化场馆的历史。

  2013年,我市历史博物馆国家项目争取和选址、设计同步推动,市文化馆新馆作为“十二五”优先保障项目纳入国家项目规划。南江县“四馆”、通江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银耳博物馆相继建成,经开区文体中心动工建设。同时,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88个、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61个、农家(社区)书屋2603个,固定电影放映点78个、广播村村响1780个村、电视户户通21.6万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全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功能逐步完善。

  

 

  《挂印知县》剧照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持续开展

  去年春节,由通江县美术馆、书画院组织县书协会员写“福”、送春联公益活动在春在乡向家营村开展,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一幅幅各具风格的“福”字、春联送到群众手中,现场写“福”字210多个,送春联360余幅,带给当地群众丰盛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坚持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以宣传引导、培育培训、评比提升为主要内容,“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大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实现了群众文化从欣赏到参与到创造的蜕变。“有书没人借、有戏没人听、有活动没人参加、有电影没人观看”的窘况得到根本改变。

  我市还把电影送到群众院坝头,把书屋建在群众家门口,把舞台搭在社区村组,免费培训、放映、辅导,用文化的力量无声浸润,群众文化活动逐步从“软需”到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打造“秦巴大讲堂”“千人广场舞”“集州欢歌”“周末剧场”“相约古镇”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18个,组建群众文化队伍264支,培育群众文化带头人1200余人,组织开展图书图画展览、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惠民活动1500余场次、群众文化辅导600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14万场次,发放《巴文化普及读本》等口袋书2万余册。

  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成为文化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群众也从站着欣赏到上台参与,进而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在推动文化繁荣中增加了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本报记者李俊如 韩梅 实习生翁晨力/文 本报记者张敬伟/图)

  相关链接

  巴中文化强市“四大工程”

  1.巴文化名家精英工程:

  主要解决“谁来做”的问题,实施“人才兴文”战略,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挖掘等办法培育一批文化领军人才。

  2.文化繁荣精品工程:

  主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坚持“产品中心主义”,下大力气创作生产一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既要打造文化精品的“高原”,又要冲击文化精品力作的“高峰”,唱响巴中声音、绘制巴中色彩、讲好巴中故事。

  3.巴人巴风巴俗荟萃工程:

  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梳理巴中文化资源,提炼巴中文化符号,打造文化长廊,以城市建设、“巴山新居”建设等为载体,将丰富优秀的文化产品展示出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文化名片创建工程:

  主要解决“做成什么样”的问题,在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的引领下,挖掘巴中传统文化的魂灵,保护好优秀文化根基,弘扬传承好巴中精神,凝聚文化力量,推动巴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打造巴中三张文化名片

  1.巴文化中心

  巴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处于巴文化中心区域,是远古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的米仓古道是一条重要的古蜀道,历史上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史料记载,巴中一直处于巴国之中,巴人英勇善战、巴人能歌善舞、巴风刚毅雄健,“忠勇节义、豪放包容、时代担当”的古代巴人精神是巴中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本色。打造“巴文化中心”是向外界讲清楚巴中与巴文化的关系、巴中的文化基因、文化传承谱系,把巴中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下去。

  2.川陕苏区首府

  巴中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拥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红色资源厚重。当年,12万巴山儿女参加红军,有4万多人壮烈牺牲,形成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巴中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从这里走出了27位共和国将军、446位省军职以上干部。打造“川陕苏区首府”文化名片,就是要讲清楚巴中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让我们“不忘初心,坚定自信,继续前进”。

  3.晏阳初故里

  巴中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先生的故里。晏阳初从这里走向世界,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是巴中人的杰出代表。打造“晏阳初故里”名片,实际上是以晏阳初为代表、切入点,向世界讲清楚从古至今的巴中人,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展、振兴、崛起作出的巨大贡献,始终谱写“巴人传奇”,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巴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十三五”期间文化惠民扶贫计划

  “十三五”期间,巴中将实施地面数字电视20万户,惠及100万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2.6万户、50余万人。今年将建成市级平台1个、县(区)平台4个,主从发射站及直放站100个,安装地面数字电视3万户。最终做到书报全民读、演出人人看、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编辑:徐铱】【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

集体经济结硕果 分红增收暖人心

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

开园在即!伊索寓言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进入尾声

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

黄俊霖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

今日起,全市2万余考生参加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

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

军地携手共建 老小区有了大变化

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

医保卡里的钱如何跨省给家人用?看这里→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5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4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