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巴中市巴州区:脱贫不脱“帮”携手奔小康

【2019-09-09】【来源:四川日报 王飞 蒲晓舟/文 王刚 任洪佑/图】【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新貌
 



菜花掩映下的巴州区长滩河村




产村相融的巴州区白庙村
 
     “过去我们住的土坯房,又破又旧,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说起过去的居住条件,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贫困户张学明十分感慨。2016年,该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他和村里82户群众一起搬进了新村聚居点,住进了两层小洋楼。如今,干净整洁的公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村里建起了村卫生室、文化室、公共文化中心等配套设施,村民过上了梦想中的日子。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巴州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户8.5万人。“巴州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巴州区委负责人的话铿锵有力。
  2018年7月底,经过考核验收,巴州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减贫779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62元,较2014年增长71.22%。
  
       建新居 村民住上好房子

  如何解决贫困户修建房屋的资金问题?2014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可将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巴中,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流转改革的市(州)。
  在土地指标换资金的基础上,巴州区还创新财政资金整合方式,建立起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库,统筹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性长期贷款等项目,统筹解决了新居建设资金来源。
  2017年,书台村通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土地增减挂钩收益资金、财政涉农资金等近3000万元,在张家大院建中心村聚居点,聚居农户82户,分散安置2户,维修加固危旧土坯房43座,改水改厨改厕62户。
  “我自己只花了一万多元的装修费,就搬进了100平方米的小洋房,现在住起舒服多了。”村民张学明说。
  巴州区还统筹解决非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化成镇长滩河村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时,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和随迁户同步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范围,让有意愿参与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政策补助。
  长滩河村村民孙继槐说,“实施增减挂钩后,我和贫困户一起搬进了新居,住进了150平方米新房。”
  “在资金监管方面,我们坚持事前警示、事中监督、事后巡察,采取阳光问廉、坝坝会问廉等形式,紧盯关键项目、关键环节、关键人员,防止出现房子建好了干部倒下了等现象。”巴州区纪委负责人说。
  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时,巴州区还在聚居点实现了“五通五有”,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通讯,有活动广场、有购物中心、有卫生室、有文化站、有垃圾收运点,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巴州区通过集中建、分散安、就地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巴山新居等项目,建成聚居点676个,集中安置10.2万人,改造土坯房1.25万套,有效改善了近15万人的住居条件,贫困户安全住房解决率达100%,成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流动现场会、全省住房安全现场会等会议的参观现场,积累了实践经验。

       兴产业 群众过上好日子

  搬进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巴州区在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时,不仅考虑了建新、拆旧、复垦,还注重同步培育产业,通过土地整理让拆旧复垦的土地集中连片,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业主发展巴药产业,同时建设了占地60余亩的食用菌大棚35个。”书台村党支部书记陈静说,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入股分红”三种利益联结模式,覆盖带动全村所有农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
  在梁永镇宏福村,村里栽种的脆李今年初次挂果。“我们通过流转全村集体山林和堰塘,探索试点股权量化,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引进业主和返乡创业人员,发展果树、巴药等产业。”宏福村村主任程万兴介绍。
  盘活村集体资产,得益于巴州区近年来实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巴州区积极推进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商品林林地经营权,允许林权所有者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截至目前,巴州区共发展林下经济11.2万亩,打造生态旅游31600亩。
  为高效助农增收致富,巴州区不仅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拓宽村民就业扶持渠道,同时还建立了“区有示范园区,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体系,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推进一家一户的生产融入现代农业发展。
  从2016年起,宏福村先后建了2个养猪场,一年能卖上万头肥猪,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宏福村贫困户苟子全之前和老伴在养猪场务工,如今在家里发展起养殖业。“今年我家养了10多头猪,最近刚刚卖了6头,收入不错。”苟子全说。

       促增收 发家致富“挣票子”

  近年来,巴州区还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放活土地经营权。探索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模式,创新颁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证”等,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1亿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铆”在产业链上,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盘活集体资产。在121个贫困村和27个非贫困村实施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将原村属集体经济中70%的资产股权量化到户,实行市场化经营,让群众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其中,贫困户凭“优先股”多获得20%以上的收入。
  创新金融扶贫。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等,采取“评级授信+基金担保+信贷”“产权抵押+基金担保+信贷”的金融扶贫模式,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贫困户增收脱贫。
  据统计,巴州区累计向7388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5亿元,支持自主发展产业和创业,或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到2018年,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过去缺少技术、少门路,只有在外面打点小工。”张学明说。2015年,张学明的儿子张鹏参加了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随后通过区就业部门推介到宁波的一家机械厂打工,“现在他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我自己在家开了小超市,还养了100多只鸡,2016年我家就已经脱贫了。”
  近年来,巴州区向全区113个贫困村派驻了124名农技员,开展技术扶贫工作。组建118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分赴260个非贫困村开展技术巡回服务,举办培训班360个,培训农户17480人,示范推广新技术16项,推广新品种31个。所涉农业科技人员遍及种植、养殖、水产、林业、水利等领域,共365人。
  2019年,巴州区共优化村级产业发展方案16个、推广农业新品种31个、落实新技术推广39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40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2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人、培训农村各项实用技术5000人次。



 
【编辑:孙也丁】【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热”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144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