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旅游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景区、大旅游、大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加快生态优势向发展效益转变,旅游业发展成效明显。
近三年成功签约旅游项目50余个,总投资300余亿元;实施重点旅游项目9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1个、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412.6亿元。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国家旅游局表彰为“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2016年被省旅游发展委、省投资促进局表彰为“旅游投资领先市州”。
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15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平昌县)、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光雾山、诺水河、空山)、全省旅游强县1个(南江)、全省乡村旅游强县2个(平昌、通江)。2011-2016年,旅游总收入从31.67亿提升至166.73亿元,年均增速39.4%;游客接待量从536.7万人次提高至2171万人次,年均增速32.25%,增速一直居于全省市州前列。
●顶层设计旅游发展规划
我市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顶层设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和《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制定了《巴中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工作分解表》,编制完成了《巴中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策划》,启动了《巴中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推动全市旅游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单一的旅游发展向开放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相互渗透,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目前,各区县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涉旅规划,其中通江县已完成空山度假区、春在水上旅游开发、毛浴红色旅游小镇等重点景区规划。
●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紧扣产业融合发展,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独特的自然景观,按照差异化、去同质化发展思路,下大力气解决旅游景区产业单一化、空心化问题,突出“红、绿、古、特”资源特色,推动从重景区数量向重景区质量效益转变。
全力推动光雾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森林康养休闲度假胜地,建成巴山民宿设计风格的光雾山燕溪堂森林康养综合体。光雾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国家旅游资源评审,11月底前将迎接省检。
深入实施“旅游+”工程,丰富旅游业态。通过挖掘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了南龛山、佛头山、白衣古镇等一批特色文化景区。平昌县将文化与旅游资源充分融合,在全市首开先河,打造了大型旅游演艺剧目——民俗音画《下里巴人》,填补了全市无大型旅游演艺节目的空白。
●乡村旅游带动消费增长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初步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县县有品牌”的良好态势,极大促进了旅游消费增长。
“旅游+购物”。充分发挥旅游与农业、购物、娱乐、美食关联性强的特性,大力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在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旅游商品综合销售区和美食体验区,积极推动巴中农副土特产品旅游化进程。
“旅游+体育”。通过承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强化旅游要素保障,其中平昌南天门赛段被誉为环中赛的“皇后赛段”和“最美风景赛段”。
“旅游+交通”。围绕全市“6631”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主要旅游干线上观景台、旅游厕所、驿站等服务设施。平昌县坚持将乡村公路打造为乡村旅游精品走廊,真正做到了道路延伸到哪里,乡村旅游就繁荣到哪里,产业就聚集到哪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将通江王坪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纳入了《2017年四川省红色旅游“饮水思源”行动方案》,通江县已全面启动王坪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川陕苏区首府”红色旅游大品牌。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214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8%、26.41%,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2.5%、80.2%。乡村旅游实现收入51.67亿元,同期增长5.9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80万人,同比增长82.69%。